2012-02-24 親子天下雜誌 31期 文/李岳霞 採訪整理
徐薇
徐薇文教機構創辦人,台灣家喻戶曉的英文教學名師
* * *
國中時,家裡很窮,我的便當常常只有白飯加半顆鹹鴨蛋(另外半顆在我妹的便當裡),或飯上鋪一層薄薄的肉鬆。但因為當時年紀還小,並不會對自己的家境感到自卑,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便當很「窮酸」。直到有一天,坐我隔壁的同學看了我的便當,露出嫌惡的表情,笑我怎麼每天都吃一樣的東西,還說:「我媽說肉鬆都是病死的豬肉做的!」她故意說得很大聲,好讓前後左右的同學都聽到,當時我真的覺得很丟臉。
我感覺到同學們突然安靜下來,大家的眼光都投到我和我的便當上。那句尖酸的話,和當時那種難堪的氣氛,讓我意識到自己的處境。而她說那句話的神情,到現在還深深烙印在我腦海裡。我含著淚把便當吃完。往後吃午飯,也都是拿便當蓋遮掩飯盒,不讓人看見。
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啟示:不要當一個講話刻薄的人。我告訴自己,永遠不要忘記刻薄的話有多傷人,絕不要像那個同學那樣講話。雖說言者無心,但誰知道聽者的心情如何,即使沒有惡意,也不該傷人。
這件事影響了我一輩子,讓我很注重言語的溫暖。以前多數補習班老師會拿學生的成績來開玩笑,但我有信心,成績再不好的學生,也沒有聽我說過一句難聽的話。不管學生成績再壞,我都會想盡辦法找到他的優點鼓勵他,為他打氣。我要開玩笑,只會嘲笑自己。
說話是我的本業,我念茲在茲,嘴巴長在我臉上,我可以控制自己,要說好話,不要說不好的話。(採訪整理∣李岳霞)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示範和分享 正向思考好榜樣(文/林慧淳)
不希望子女滿身刺,扎己又傷人,「做好榜樣」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課,王意中建議,可從示範情緒感受、分享情緒放風的方法開始。
主動和孩子分享對事物的正面想像,並讓他練習對眼前的東西做正面描述。
先營造輕鬆聊天的情境,例如全家一起到餐廳吃飯,過程中自然而然分享彼此對這家餐廳的布置、食物等看法,刻意引導孩子,說出餐廳環境哪裡好看,餐點如何美味,讓他學習看到好的事物,也鼓勵他說出優點。
除了對於正面事物有所讚賞,也要訓練孩子在不符期待的情境下,仍找到正向觀點。像是他載兒子上學時遇上塞車,雖然又焦急又煩躁,但是他會讓兒子看窗外的景色,聽聽廣播主持人播了哪些好聽的歌曲,或告訴兒子「有了這次經驗,爸爸下次就知道換另一條路走。」這也引導孩子在挫折時,仍然可以試著找到正面的訊息。
同為3個孩子的父親,長庚生物科技、長庚大學董事長楊定一也高舉正向思考。
他認為,正面的念頭影響人最深,最需要從小培養。若有了正向思考的習慣,即使遇到挫折、負面的狀況,都能看到正面的含意,未來的人生就有了指南針。
王意中建議,從小就能開始練習,讓孩子處於不同位置觀看同一個東西,趴著看、站著看、從上往下俯瞰……,可讓他試著了解,其實就算同樣事物,從不同角度來看都不一樣。
等到孩子識字、懂得閱讀時,王意中會從報章雜誌或電影、電視節目中擷取有意義的話語,用網路、紙條等各種方式,和他們分享,尤其是親子一起去看的電影,「共同參與過後,再把特別的話highlight(加強)給他們,就會印象深刻,這些佳句都是孩子們正向思考的寶庫,」他說。
除了思考的引導,帶孩子放風,以行動親身感受紓解情緒壓力的暢快,也是王意中的教育方法之一,他指出,很多國中生如果不打電動,就不知道該怎麼放鬆。
他常帶三個孩子到海邊玩,「未來他們長大了,肩膀上的擔子沉重了,或許他們會有自己的情緒出口,或許他們也會記得,還有海邊這個我們一起放風過的地方。」
◎完整文章請見:正向人生,從說好話開始(康健雜誌)